小丽毕业后在一家广告公司做策划,可由于是新人,很多东西都是刚接触,偏偏她的上司又没时间指导她,公司其他的人也都各忙各的,小丽仿佛被丢在了一边,她很着急,于是跟主管反映过几次,可主管告诉她公司里新来的员工都是自主学习的,小丽听了也就没有再说什么。后来公司接下了好几个项目,由于人手不够忙不过来,于是小丽的上司就想到了小丽,让她接手一些新任务,小丽看平时自己的上司那么严肃,也没敢说什么,就接下了这些任务。可由于她是第一次着手弄这些项目,而且身边也没人指导,她出了很多差错,给其他的同事带来麻烦不说,而且严重耽误了项目的进程,她的上司也特别生气,当着很多人的面把她训斥了一顿,小丽当时就委屈地哭了,但周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特地说句话。
没过多久,小丽就病倒了,周围的朋友根本没想到她刚工作没多久竟然会因为压力太大而进了医院,于是约在一起一同去医院看望小丽,小丽见到昔日的同学终于忍不住大吐苦水,而同学们都很认真地听她说着,时不时还会安抚她两句。
小丽一共在医院待了一周,其实她身体已经没什么毛病了,就是过不去心里这道坎儿,她不知道自已要是出院再回公司还会发生什么。住院期间每天都会有一两个同学过来陪地聊天,听地倾诉,地的这些同学还给了她一些好的建议。
出院后,小丽就辞职了,她又换了一份工作,不过这一次她再也不像上回那样什么事都处于被动了,她开始学会“厚着脸皮”向周国人请教了,渐地,她不但学会了工作中要掌握的知识,而且和同事们相处处得也特别融洽。
小丽的故事告诉我们:工作中的压力每个人都会有,实在受不了时,千万别一直憋在心里,有什么不快跟生活中的好友、亲人倾诉一下,说不定压力就会消失了,而且自己倾诉的这些人也许还会给我们一一个好的指导,帮我们一把。
活在世上,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天天开心,天天快乐着,但是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患心理疾病的人也越来越多,很多人都处在一种亚健康状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向人倾诉可以在定程度上缓解自己的压力,可以说倾诉是一种保健的手段和方法, 对人身心健康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要达到健康的目的,-定要掌握好倾诉的对象和方法。
如果倾诉的对象,仅仅是一般的朋友,他就不可能认真地站在我们的角度去帮我们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一个人想倾诉的东西,别人不一定感兴趣,或者自己所倾诉的内容,别人不一定能理解和接受。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像祥林嫂那样,因为不厌其烦地倾诉,而导致人们从始有同情,到习以为常,再到冷漠。
如果倾诉的对象是自己真正的朋友,那效果就会不一样了。朋友会耐心地听我们倾诉,甚至会帮我们出谋划策,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自己内心的压力得到缓解。但是,如果从长远的效果来看,向朋友倾诉,也有可能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一般来说,人们需要倾诉的东西大都是自身的隐私,平时轻易不肯向人吐露,只有当心理压力过大的时候,或者是迫不得已的时候才会向人倾诉。虽然倾诉的对象可能是自己最要好的朋友,但当自2的压力舒缓之后,往往还是会后悔让别人了解了自己软弱的一面,甚至担心朋友会向更多的人泄露自己的隐私,这种担心无疑又成为一种新的压力了。
真正能帮助自己,而且也不用担心会被出卖的倾诉对象,那就只有自己的亲人了。但人们一般都不愿自己的负担转家到亲人身上,所以,轻易不会找自己的亲人来倾诉自己的压力。
还有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那就是心理医生。看心理医生应该算是一种时尚的也是最佳的缓解自身压力的做法,因为采用这种方式,人们不必担心自己的倾诉成为对方的负担,因为作为医生,他会耐心去听病人的倾诉;人们也不必担心自己的隐私会外泄,因为按照职业道德的要求,医生必须做到为病人的隐私保密。但从目前来看,人们对这一行业还缺乏足够的了解,心理疾病往往被人误解为精神病,看心理医生、找心理医生倾诉还没有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其实,要缓解自身的压力,还可以找到另外一种更好的倾诉方式,那就是写日记!之所以说写日记也是一种倾诉的方式,是因为我们所倾诉的对象是自己。正因为如此,在日记中,每个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尽情展现
和发世,不管是快乐也好,痛苦也罢,美好的一面也好,丑陋的一面也罢,想到什么写什么,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真实地留于笔下,既不用担心有没有人耐心倾听,也不用担心自己的秘密被泄露。在日记中倾诉,可以不必考虑文笔的流畅,不去考虑词语的组织,可以文采不管,语法全无。这样的一种真实,可以马上达到自己排泄情绪的目的。
所以,当我们在职场中受了委屈,感觉自己快要崩溃的时候,那么我们就要赶快释放出自己的心理压力,看看周園有没有知心人或者可靠的人,向他们倾诉出自己真实的感受,要不然,实在没人诉说,就选择写日记,把它作为自己的一种特殊的倾诉方式,相信通过它-定能更好地释放自己的压力。
不管怎么样,有了压力,就该敲醒我们心中的警钟,千万别自己耗着或者隐忍着,压力太大也是一种病,所以,奋斗在职场中的人们,有了压力受不了时赶紧学会倾诉吧!说出压力,就能让自己的压力减半!记住,在“心理危机”还没有到来的时候,要做好预防工作,释放压力,让自己轻松愉快地享受职场生活!
此文章转载书籍《一本书掌握职场心理》第三章第五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编著 :汪建民